保險業要發揮競合力,關鍵在運用社會資源,對壽險業來說,最龐大的社會資源、就是人力

 

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認為,台灣社會潛在人力資源,除了待開發的學生族群之外,50到60歲、沒有太大經濟壓力的準退休族,其實可考慮來保險業「二度就業」。

勞動部調查,台灣勞工平均「實際」退休年齡,比許多歐美及亞洲國家都要年輕,許多軍公教人員也是50歲出頭就退休;這些退休人士理論上仍算是勞動市長中壯年族群,還不到銀髮階段。

陳俊伴說,從事保險行銷,不一定需要最年輕的人力,台灣有許多退休人士,經濟壓力不大、不太計較職場福利,但卻很需要有一個「類工作」的歸屬感,讓自己活得更充實;他認為,保險業其實可以開大門,提供這些退休族二度就業的可能,保險業將多出一批生力軍,閒置人力也可善用,各取所需,發揮競合力。

有很多壽險公司已瞄準新興潛在人力,針對念大三、大四學生,提供建教資源。陳俊伴說,對企業來說,大學時期是很好的人力養成階段,保險業除深入校園提供資源之外,還會提供學生寒、暑假實習及輔導考照,透過這個管道,有些學生在學時,就開始從事行銷工作,畢業後,就可以直接為公司所用。

陳俊伴說,運用社會資源,有一個大原則,就是必須配合政策走向;金管會近期開放的「實物給付」保單,讓壽險業可在現金之外,給付「健康管理、醫療、護理、長期照顧、老年安養、殯葬」6大類服務或貨物,也是讓壽險業可創造更多競合可能。

陳俊伴說,傳統上,保險業運用社會資源,有一塊是健保醫療資料,像健保署定期發布的罹癌排名、重大疾病發生率等,都可做為醫療險商品研究基礎;若未來保險業能開發出「醫療類」的實物給付保單,例如保戶買保單後,從住院到出院,可獲得完整醫療服務,一毛錢都不用再出,保險跟醫療資源的合作空間會更緊密。

陳俊伴認為,保險業可以跟產業鏈的上、下游合作。以銀行為例,台灣「銀行保險」保費收入,已穩定達到全體新契約保費收入的5成以上,對銀行來說,有足夠的人力(理專)可行銷保險,客戶買保險,銀行還有手續費收入、可提高獲利,而保險業透過銀行提供保險商品,可擴大客戶獲得保險機會,這就是銀行保險兩大產業共同營造競合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保險 人力 退休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